登革热“流行季节”,市民朋友依然做好自身登革热防范,专业技术部门,要扎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
1市民朋友
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的旅行者,应做好全程的防蚊叮咬措施,如穿浅色长袖衣裤,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(避蚊胺,驱蚊酯和羟哌脂等)。在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5天内,如出现发热、皮肤潮红、肌肉、骨骼疼痛等症状时,应尽早就医治疗,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。
应知应会
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(花斑蚊)叮咬传播,清除蚊虫孳生地(家居和外环境积水)、杀灭成蚊以及出游防蚊叮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。
2医疗机构
医疗机构疑似病例排查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,有效落实各项登革热综合的防控措施落实病例排查和报告,按照《登革热诊疗方案(2024年)》,医疗机构可以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/皮疹病例监测,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及时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等相关检测排查,做到病例早诊断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3专业机构
彻落实预防为主思想,加强蚊媒监测,积极指导开展灭蚊工作,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值,为了能实现这个目标,做好风险评估,加强本地蚊虫防控工作,打出一套漂亮“组合拳”,防控登革热。
加强伊蚊监测频次和预警
目前,辖区内应积极开展登革热媒介蚊虫的监测工作,如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法;增加伊蚊监测频次,积极将数据汇总上报,提出风险建议,用于指导开展蚊虫控制工作。
开展蚊虫控制:根据登革热媒介蚊虫监测结果,可以按照分级指导相应机制开展蚊虫控制工作,将蚊虫密度控制安全值内。
蚊虫防制“组合拳”
夏秋季高峰蚊虫密度压制
对于媒介伊蚊密度持续超标的区域,开展蚊虫高峰压制工作,工作包括:动员居委,楼小组长,党员志愿者等等以及物业人员开展蚊虫孳生地巡查工作,及时发现和清理;专业服务公司快速开展成蚊速杀(短时间内完成)和不可清除积水投放灭蚊幼药物工作,以及配合街道蚊虫孳生地检查工作。楼小组长,党员志愿者等等以及物业人员开展蚊虫孳生地巡查工作,及时发现和清理;专业服务公司快速开展成蚊速杀(短时间内完成)和不可清除积水投放灭蚊幼药物工作,以及配合街道蚊虫孳生地检查工作。
应急处置队伍待命
按照制定应急处置预案,更新人员并明确职责,应急队员24小时待命:同时完善和补充应急物资储备。
加强重点点位督导
对于人群集中场所,如公园,学校和医院等,开展蚊虫防控工作的督导。
继续加强做好全民宣传动员
依托“区-镇/街-村/居"三级公共卫生网络,可以分批开展折页入户,进校画报进村(居、社区)、宾馆、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公共场所,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,提高群众防蚊灭蚊能力和主动就医意识。
强化监测的预警作用
监测对于监测数据的结果,数据一定真实!确实发挥监测用于预警和指导,结果一时的高低只是反映目前的现状,对于蚊虫开展控制才是关键。